首頁 | 中國江西網 | 論壇 | 博客 | 社區(qū) |   新聞:0791-86849275 廣告:86847125 手機報:86849913

贛州立體化消防宣傳提升民眾“安全指數(shù)”


 大江網   2025-05-01 11:49:00 來源:大江網/大江新聞客戶端 編輯:崔帆 作者:
[瀏覽字號: ]

      大江網/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通訊員戴文藝報道:“火場逃生口訣是什么?”“小火快跑,濃煙關門!4月28日晚,在贛州市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廣場上,一場寓教于樂的消防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。贛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通過情景模擬、互動問答等形式,讓消防安全知識深入人心!霸瓉砘饒鎏由羞@么多講究!”一對參與活動的母女感慨道。

      這一幕是贛州市消防宣傳工作的縮影。為筑牢安全防線,該支隊推出“覆蓋式、針對式、全員式”宣傳“組合拳”,構建“線上線下聯(lián)動、城鄉(xiāng)全域覆蓋、重點群體精準觸達”的立體化宣傳模式,為市民織密消防安全防護網。

      覆蓋式宣傳:線上線下織密“安全網”

      “油鍋起火不能用水潑,立刻蓋上鍋蓋或者撒一把青菜!”4月19日晚,贛縣區(qū)梅林古鎮(zhèn)的“消防夜市”攤位前,消防宣教員陳紫欣的油鍋滅火演示引發(fā)圍觀。餐飲店老板張強在指導下用滅火器撲滅模擬火源后,長舒一口氣:“天天在后廚用火,學了這些技巧,心里踏實多了!”

      今年以來,該支隊以消防宣傳“五進”活動為抓手,聚焦商場、社區(qū)、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,開展現(xiàn)場演示、知識問答、資料發(fā)放等活動,讓群眾能夠近距離接觸并學習消防知識。今年以來,該支隊累計開展宣傳活動11032場,發(fā)放宣傳資料達8萬余份。

      此外,該支隊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與線下資源,打造立體宣傳網絡。2500余條趣味短視頻、圖文通過新媒體傳播;戶外LED屏、小區(qū)宣傳欄滾動播放安全提示;農村“大喇叭”用方言播報防火知識……線上線下緊密聯(lián)動,實現(xiàn)“大屏小屏全覆蓋,城市農村無死角”的宣傳效果。

      精準式宣傳:靶向施策筑牢“防火墻”

      “阿婆,春季風干物燥,電熱毯不用時一定要拔插頭哦!”在贛州市南康區(qū)蟠桃園老年公寓內,消防宣傳員蕭倩蹲在82歲的謝奶奶床邊,一邊耐心地提醒老人注意消防安全,一邊手把手教老人使用便攜式播放器播放消防安全順口溜:“火警電話119,牢記心頭不能丟……”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,笑著拍手跟讀。

      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實際需求,該支隊制定并實施了精準化、差異化的宣傳策略。

      聚焦“一老一小”群體,組織宣傳人員到養(yǎng)老院、福利院,專門定制消防安全培訓內容,將復雜的消防知識巧妙轉化為通俗易懂、朗朗上口的順口溜,確保老人和小孩都能聽懂記牢。同時,積極開展“消防知識進校園”系列活動,通過授課宣講、應急疏散演練等形式,強化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。

      針對農村地區(qū),57輛宣傳“大篷車”和2萬多個農村“大喇叭”走村進戶,用方言普及防火技巧,讓田間地頭的村民聽得懂、學得會。針對企業(yè)群體,結合企業(yè)單位生產實際,講解消防安全隱患排查、初期火災撲救等知識,切實提升企業(yè)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應急處置能力。今年來,該支隊已開展上門授課1878場,開展應急疏散演練1431場。于都縣贏家服飾負責人許雙福表示:“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培訓,員工安全意識提高了,管理才能更規(guī)范!

      全員式宣傳全民參與共筑“安全線”

      “阿姨,廚房插線板老化了,得及時更換!”“樓道雜物堵塞逃生通道,必須馬上清理!”4月29日,于都縣“雩媽媽”消防志愿者服務隊身穿紅馬甲,走街串巷開展“敲門行動”。

      為激發(fā)全民參與熱情,該支隊充分發(fā)動全市消防志愿者、網格員等基層力量,組建起一支支消防宣傳小分隊,深入大街小巷、居民社區(qū)開展入戶宣傳活動,發(fā)放防火資料、排查家庭隱患、指導滅火器材使用,累計“敲門”5萬余次。此外,該支隊結合各類文化活動,設置趣味答題、疏散演練等互動體驗項目,大大提升了居民參與感。通過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加入宣傳隊伍,贛州正逐步形成“人人關注消防、人人參與消防”的共治共享格局。

      從充滿煙火氣的“消防夜市”到充滿鄉(xiāng)土氣息的“田間課堂”,從校園里的應急演練到企業(yè)的專業(yè)培訓,該支隊以立體化宣傳模式,將消防安全知識播撒至城鄉(xiāng)的每一個角落,為城市安全發(fā)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
     



    新聞:0791-86849275  廣告:86847125  手機報:86847093   
     相 關 新 聞
      中國江西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1. 1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”或“中國江西網”、“大江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江西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2. 2、凡本網注明“中國江西網訊[XXX報]”或“中國江西網-XXX報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江西日報社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中國江西網·XXX報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     3. 3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江西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,不授權任何機構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、截取、復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      4. 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!(lián)系方式:中國江西網 電話:0791-86849032
      版權所有©中國江西新聞網    新聞:0791-86849275    廣告:0791-86847125    手機報:0791-86847093    
      贛ICP備案:贛B2-20050349號   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贛B2--20120039    新出網證(贛)字06號
      網絡視聽許可:1407206號   文網文 [2009] 144號    贛演經字編號048
      主管: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  中共江西省委外宣辦  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  主辦:江西日報社